1月27日下午,由计算机系校友会主办的“园丁计划”系友座谈会在东主楼10-103会议室召开。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张小平,系友会副会长、原系党委书记杨士强,原系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赵美琴、徐玉华,系友会秘书长许斌,以及在北京高校就业的部分系友近30人参加此次会议。系党委副书记贾珈主持会议。
张小平谈到,“园丁计划”是计算机系在学生就业引导工作中富有创新性的一项新举措,得到学校有关方面的认可和褒奖,他希望通过“园丁计划”将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输送到我国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使其在科研工作战线上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杨士强回顾了 “园丁计划”的创始初衷以及这些年的开展情况,并与大家分享了1999级系友王晓英的职业选择故事。在2008年毕业时,面临众多的选择,王晓英与系领导和导师交流后毅然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和自己的丈夫到青海工作,她选择到清华对口支援的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当一名教师。王晓英夫妇共同赴青海工作的事情,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有关领导的陈希、岑章志、胡和平、陈旭等都非常关心他们,特别是时任校党委办公室主任白永毅老师,更是如妈妈关心孩子一般地体贴入微,一直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转眼六年过去了,王晓英克服重重困难,勇挑重担,在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她被任命为青海大学计算机系常务副主任,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士强还饶有兴趣的告诉大家,那一年王晓英的同学刘奕群和贾珈两名博士毕业后留在了清华计算机系,并且他们三个的爱人也都是他们同一年级的计算机系同学。杨士强还策划操办了他们三对夫妇的集体婚礼并担任主婚人。现如今,刘奕群和贾珈分别担任计算机系党委负责教工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在座谈交流环节,系友们纷纷表达了对系里开展“园丁计划”的感激之情。曾连续两届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校期间还担任过信息学奥赛国家队教练、系科协副主席的2005级系友胡伟栋,在毕业面临职业选择时也曾一度有过迷茫,是到企业去谋求一份高薪还是结合自己特长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一直困扰着他。但他看到“园丁计划”实施以后,我系一些优秀的博士生放弃高薪,毕业后到学校任教后,坚定了他的职业选择。胡伟栋选择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当一名教师,负责中学生的奥林匹克竞赛培训,既能和专业结合,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还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优势。他在讲话中谈到,非常感谢在系里的指导和鼓励下,找到了理想并适合的岗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学生。
到高校工作的计算机系博士毕业生系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柴云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冷彪、王静远,北京邮电大学张熙、张娇,北京理工大学嵩天、宋丹丹、沈蒙,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伟,以及出站博士后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党德鹏、骆祖莹,分别分享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也希望借系友会的平台加强交流、资源共享、彼此促进,为母系发展添砖加瓦。
赵美琴、徐玉华、许斌分别发言。他们认为,老师的为人、为学等方面都要为学生们起好的表率作用,要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不少天资聪慧、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也使老师得益颇多,这是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过程。徐玉华更是动情地说到,“若有下辈子,还会选择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最后,杨士强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科研、管理经验,分享了他在为学、为师、为人方面的心得体会。他指出,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很多重要问题上都要深入思考,包括如何面对压力、适应形势,处理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关系,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各自岗位上更好发挥作用。杨士强还就如何申请科学研究基金、如何选拔和培养学生等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话题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和建议,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浅。
计算机系自2008年实施“园丁计划”以来,通过编撰优秀博士生简历集,系领导在全国系主任论坛以及各种科研交流机会推荐毕业生,在计算机系校友会刊物《系友通讯》开辟专栏对这些系友进行跟踪报道等工作,渐渐形成了全员关心博士生到高校和学术单位就业的局面,也渐渐在同学中间形成了走学术道路的氛围。截止2015年,有近百名博士生到国内外高校任职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