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2013-2014年度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暨就业经验交流会。党委书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兼斌,副书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曙光,党委办公室主任肖红缨,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曹书乐等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搜狐网、外交部、北京电信、中信银行等13校友代表应邀为毕业生做经验介绍。
会上,党委书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金兼斌做动员报告,他希望毕业生能坚持最初的理想,在就业决策中留足够的位置,不要完全做现实的考量,不要冲淡当初的决心,并对毕业生提出了两个建议:战略上要有信心,战术上做好选择,有选择性的、认真的考虑。金兼斌希望大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学院只能提供指导,就业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抉择。金兼斌语重心长地告诉毕业生们,不论现在多么难过,一切痛苦终将过去。
赵曙光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大形势,分析学院的整体就业情况,阐述了新闻媒体改制、公共部门就业等新趋势以及学院的就业导向。针对部分同学的焦虑心理,赵曙光认为,焦虑是因为人生没有目标。因此,同学们要尽快确定自己的目标。一味焦虑不解决问题。写论文和找工作需要并行,不能在找到工作之前停下其他的工作。赵曙光希望大家能在一个行业里面不断历练和成长,在某个领域成为骨干和核心成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肖红缨从职业辅导、就业相关政策、制度、纪律等方面做强调和解读。肖红缨表示,在成功就业过程中,就业规划是前提,要了解自己(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了解职场。充分信息是重点,技能技巧是保证,就业手续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肖红缨在就业心态和细节处理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后,13位院友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求职经验、目前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并耐心回答学弟、学妹们提出的所有问题。
从人民日报辗转到了北汽集团的杜榕谈了工作之后的两点感受,忠诚很重要,诚信为人做事、获取他人信任也很重要。来自人民日报的马龙告诉大家,不要为焦虑而担心。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点。今年刚去人民日报的蒋雪婕则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验。
在新华社工作的鞠焕宗告诫将要毕业的同学们,要看重细节的表现。同时不要耍小聪明,要学会踏实地做“笨”的事情。罗捷介绍了新华社地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待遇,同在新华社的宋强则表示大家找工作要有目的的准备。杨荣荣则以自身的实习和求职经历,详细地介绍了新华社实习和应聘的相关注意事项。
来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朱艳婷介绍了自己单位的招聘流程,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梁馨文介绍了自己在央视所做的工作,毕业去了外交部的王涛则介绍了自己求职的心路历程。本科毕业去了搜狐工作的侯佳希告诉大家,要多尝试,不要自己把自己限制住。
作为去国企就业的代表,在北京电信工作的曹成刚和来自中信银行的王卓彦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验。曹成刚介绍了通讯运营商的工作情况。王卓彦则以“稳、静、变”概括了自己想对毕业生说的话:稳是要自信,适应自己的工作;静是要长远打算,不要太计较眼见回报;变是要保持学习心态。
在现场问答环节,在场学生踊跃发言,围绕就业过程中的困惑与院友代表积极互动。当被问到:“找工作过程中,在意向单位的实习经历是不是必须具备”时,在人民日报工作的蒋雪婕和来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朱艳婷表示,自己在求职的时候都没有在目前所在的单位的实习经历,基本没有影响。而在新华社工作的杨荣荣则表示,有实习经历还是有相对大的优势的,对单位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场学生还就求职中处理多个单位的offer等问题与院友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加就业经验交流会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交流会很有收获,从和优秀的学长学姐面对面的交流中,从他们的亲身体验中了解很多考试经验和入职后的注意事项,不仅对现在找工作很有帮助,也对将来入职后的心态调整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曹书乐主持了上半场的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研究生会主席、就业助理岳小乔主持了下半场的就业经验交流会。党委办公室、就业领导小组和研究生工作组负责人、就业助理及拟于2014年的毕业生100余人参加会议。(通讯员:岳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