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倾心培养

助推大学生村官又好又快成长

中共宿迁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关爱,不断完善培养使用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宿迁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市探索的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创业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刘云山、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先后10次批示肯定该市大学生村官工作。《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求是》等主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

一是提供特殊待遇,让大学生村官生活有保障。每年拨出100万元,为新村官配备生活用品,统一按照市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高限为大学生村官发放工资,并为他们办理医疗、养老等四种保险。团委、妇联等部门为大学生村官举办鹊桥会、联谊会,帮助他们建立情感沟通,撮合美满姻缘。住建部门实施大学生村官安家工程,让大学生村官享受拆迁安置的优惠价格购买住房。

二是建立特定平台,让大学生村官能力有提升。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打造名村、名企、名校、名城高端培训平台。先后组织26批次近2000人次到华西村、雨润集团、南京大学、新加坡等地培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强本领。推行“1+X”培养模式,分期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信访、治安、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岗位接受历练。

三是创设特色载体,让大学生村官干事有舞台。开展大学生村官群众观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把成长之根深植群众之中。躬身学民,编印《群众观学习读本》,开展民情走访百日行,帮助大学生村官学习群众语言,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创业富民,出台23项创业优惠政策,建成104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协调贷款7000余万元,发放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聘请100创业导师。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创办500多个富民项目,提供了2.2万个就业岗位。服务惠民,成立大学生村官服务联盟,设立便民服务岗,发放连心卡公布服务事项和联系方式。大学生村官当起了群众事务代办员、政策法律咨询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体活动指导员。关爱亲民,动员大学生村官做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每人结对一户困难家庭、关爱一批留守儿童。

四是构建特别机制,让大学生村官成长有空间。构建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机制,将他们分为双强型村干部、党政后备干部、事业单位技术骨干、优秀企业管理人员等四个方向培养使用。目前,全市大学生村官有4人走上准副处岗位,7人任正科职,67人成为乡镇党政班子成员,10人进入县(区)直部门领导班子,157人担任村(居)两委正职,还有215人考录为公务员,198人通过公开招聘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0人进入知名企业工作。许多任职期满大学生村官主动选择继续扎根农村,将服务农村、造福群众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的事业。

自江苏985高校村官工程启动以来,该市迅速落实,精心组织好选聘宣传、驻村实习、考察录用等环节,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19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市委、市政府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有加。一是政治上重视。凡市委举行的重大会议,如市委全委(扩大)会,市人大、政协两会等,都邀请他们参加。积极推荐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目前有1人被表彰为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表彰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当选市人大代表。二是工作上关心。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全部安排在双强型村书记所在村,手把手帮带他们;建立县(区)委常委联系制度,定期与他们谈心谈话,解思想疙瘩、解实际问题、解后顾之忧。专门拿出名额,安排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去新加坡、台湾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培养上倾斜。建立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库,对他们进行跟踪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压担子、搭梯子、给位子,引导他们在干事创业、奉献基层中长得好、长得快。目前,有2985高校大学生村官因工作成绩突出、群众认可度高,分别当选宿豫、宿城区团委副书记。

 

我们将于20131 9 日下午300,在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12号楼107会议室举行宿迁市985高校大学生村官选聘(清华大学专场)说明会,请有意向的同学准时参加。

联系人:宿迁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处长  张大江

电话:18936955981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