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对大部分毕业生而言,到国际组织工作,可以说并不是目前就业时的主要选择。然而,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开放力度,许多国际组织也向优秀的中国学生敞开大门。目前,中国人的身影活跃在许多大型国际组织中,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秘书长林建海等。这些国际化的领导者都是新一代中国学子们的学习榜样,而国际组织,也是中西兼并的优秀学子们的理想就业方向。
清华经管博士的IMF之旅
6月初,结束了在加勒比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的工作,徐欣回到了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以下简称IMF)总部。她此次出差的主要目的是与该国央行、财政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经济部门进行会谈,了解圣基茨和尼维斯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回来之后,她和同事们将会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整体经济分析报告。更重要的是,报告将会提出针对该国的经济政策建议,并最终公开发布。
徐欣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2008级博士生,师从李稻葵教授。去年,她通过IMF每年在全球招聘20-30名博士毕业生的“Economist Program”选拔,成为IMF总部一名正式员工,签下了三年合同。目前她供职的部门是“西半球部”,职位为Economist,她也因此与圣基茨和尼维斯结缘。在三年期间,徐欣将会经历一次轮岗,在工作满一年半后换新部门。现在她的主要工组内容为跟踪特定国家宏观经济情况,出差到该国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数据并分析,最终形成经济分析和政策建议报告。
上述丰富的内容使得职场新鲜人徐欣在IMF每天的工作流程不尽相同。她说:“IMF的工作环境相当好。Fund不仅是在硬件方面为我们提供独立的办公条件,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和支持。我的同事和老板都具有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还对不同国家的政策具有深入的了解。”此外,IMF还为徐欣和她的同事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徐欣说,在IMF学习的机会有时比在学校还要多。
IMF员工的国际化也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大型国际组织的魅力。徐欣介绍道,IMF的员工主要来自186个会员国。IMF会根据各国在IMF中所占份额来招收相应的员工数量。虽然工作语言为英语,但IMF的员工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徐欣说:“Fund就像一个很好的大熔炉。我可以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虽然大家相处很融洽,但竞争氛围也很强烈。徐欣的同事基本都是拥有经济学背景的博士,其中许多人有丰富的政策研究和金融工作经验。他们来到这里都是希望能够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徐欣感受到了压力,但她更认为IMF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比拼、共同提高的地方。
“国际公务员”怎么当?
在徐欣眼里,IMF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国内公务员有些相似,雇员们从刚进入时的一般员工身份按工作年限来进行升职。比如,目前徐欣的身份为“Economist”,也就是初级经济学者,而几年后能够升为中级,再至高级,最终进入管理层。
想要成为这样的“国际公务员”需要打造自己的哪些能力呢?徐欣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增强对于实际经济的了解,培养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的能力,这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进行积累。为了了解实际经济,徐欣建议学生们关心热点问题,并进行问题追踪,经常阅读《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等相关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捕捉最新经济动态。
其次,IMF十分重视雇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非常讲究以实际研究支持政策工作。因此,学生们可以选取与中国相关又被国际关注的经济学问题进行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的研究。
最后,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组织能力也十分重要。学生需要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解释经济学实际问题,并分析提出建议的综合能力。在英语面试时,必须能够用英语在短短几十分钟内表达许多问题。学生们要持续学习英语,并且要有核心内容和见解,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之余有意识地去培养。不过徐欣表示,英语水平虽然重要,但却并不是最重要的。对知识的积累,对实际经济的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她表示清华经管学院培养的学生,英语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
而具体的应聘过程,则和国内外其他机构大致相同。IMF每年都会去中国进行宣讲,希望多招收中国本土培养,了解中国经济,具备国际对话和交流能力的学生,从而保持雇员的多样化。徐欣当初也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进行了IMF工作的申请。从最初的网申开始,经过三轮笔试、电话面试和飞往华盛顿总部面试,徐欣最终加入了IMF的大家庭。徐欣提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关注IMF的官方网站。
而一旦面试成功成为“国际公务员”后,应聘者将面临一个崭新的工作生涯。徐欣说:“在国外工作的经历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我需要面临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问题。但Fund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培训的机会非常多。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能有不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另外Fund的工作人性化,有弹性,员工可以比较自由的支配时间。员工只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即可,具体时间怎么分配自己安排。这样灵活的工作安排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这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除了在总部不断工作,得到晋升之外,IMF的员工还可以申请去成员国办事处做代表。比如中国员工在工作一定时限后,可以申请回中国做代表。此外,IMF的工作机制灵活,允许员工们停薪留职,去别的工作单位(诸如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来。
在IMF工作将近一年,徐欣觉得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点是利用了IMF为她提供的吸取国际经验的平台。她现在能够为自己负责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与他们进行对话。她的建议还能被官员考虑。而她也承认自己在语言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政府官员沟通,政策敏感度等方面仍须实践积累。
华盛顿特区有着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风景秀丽。周末时,徐欣会和同事们去运动、远足,还会去参观众多的博物馆。IMF每年一个月的假期可以让她自由地安排休假,也可以回国。徐欣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非常满意。她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接触新鲜事物,语言、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她感到非常开心和幸运。
中国学生与国际组织
目前IMF中大约有100名中国员工。他们大多是在国外求学,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徐欣说中国员工的竞争力很强,非常努力上进,在IMF中非常突出。她说:“目前这批中国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与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晋升机会都不会输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员工。”
在IMF基层已经有大量中国员工。然而,徐欣也发现IMF中高管理层中中国人的稀缺。她说:“许多中国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选择回国发展,从事其他工作。Fund里中国员工流动性非常大,因此在中高管理层中出现断层。随着更多中国员工加入,该现象应该会得到缓解。中国员工上升空间比较大。”
国际上对中国就业者存在一定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人工作认真尽责但缺少大胆提出想法、挑战质疑的能力。针对这一看法,徐欣承认IMF里的中国员工也会受这个因素影响。她说:“我和同事聊天时得知每年绩效考核,很多老板对中国员工的评价往往是工作能力突出,但相对比较低调,不会宣扬工作成果,创新能力比较欠缺。这方面我们确实需要加强。”
徐欣肯定了清华经管学院在为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她说:“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CDC)为我提供了很大支持。IMF的宣讲信息我就是在CDC网站看到的,也收到了他们发来的邮件。”
清华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对外沟通交流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前往国际组织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徐欣说,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在理论储备和技术上都不比国外顶尖学校的学生差。他们的英语能力也过硬,有很好的基础与国外学生竞争,因此要在就业上多鼓励他们走出去。她说:“经管学院内部会举行许多国际会议,也会派学生到国外去参加会议,留学交换等。我当时也得到支持去麻省理工学院做交换生。这些机会对提高我本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促使我了解国际前沿都有非常大的帮助,最终使我获得了IMF的工作机会。”
除了徐欣就职的IMF外,还有许多国际组织,诸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都渴望招收中国员工。徐欣认为国际组织是非常好的就业方向,中国优秀的学生们也具备足够的素质和能力去争取这样的工作机会。她希望广大中国学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出努力和尝试,积极申请进入国际组织工作,加入自己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