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4-28
(本报记者 任敏)青藏高原上的湟中一中,有一位外来的孩子王,他课讲得好,还善解心结、风趣幽默,精力极其充沛,8个月教过28个班。同学们都盼着上他的课。
孩子王叫魏荣强,2009年高考作为安徽当涂的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师出名门,他却放弃了保研和大城市的生活,休学一年,远赴青藏高原,走上讲台。
做出这个决定,源于一次别离。
两年前,魏荣强在青海湟中县海子沟乡做暑期调研,离开时,他和志愿者买了很多雪糕分给孩子们。其他孩子都猴儿急地开吃,惟有一个脸上有高原红的10岁小姑娘一直没动嘴。
“你怎么不吃呢?”
“家里还有弟弟妹妹,我想留给他们。”
“你还想要什么,我们从北京给你寄过来吧!”
“新书包!”
魏荣强沉默了,这个小姑娘,以及如她一样的贫寒子弟,自此成了他的牵挂。“他们也有梦想,我想帮助他们圆梦。”
支教期间,魏荣强主讲物理课,由于当地师资匮乏,他还不得不兼授数学、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三门课。每晚七点到十点,他都雷打不动在办公室为学生答疑,起初只是物理,之后扩展到数学、化学甚至英语。慢慢地,学生们发现这位清华来的老师几乎无所不知。他们不知道,为了支教,小魏老师在到高原之前,曾利用课余时间把高中物理知识全部重学了一遍;周六日,他奔波在京冀两地,短期支教实践;他甚至挤出时间到清华附中听课;每周他还要围着操场跑上3000米,储备体能,以适应高原气候。
湟中一中的学生近八成来自农村,羞涩、内向,甚至自卑。小魏老师鼓励他们,并把课堂搬到了校园外,让他们熟悉外面的环境,关注外面的世界。清华同学寄来的明信片、大学里校园活动的照片、励志电影都成了小魏老师的教具。孩子们眼界开阔了,自信心也强了,他带过的高一、高二28个班的学生,主科平均成绩都在全年级前列。
为了增加贫寒学子考取名校的机会,清华大学推出“自强计划”。这两年,湟中一中获得清华60分加分的两名学生全都师从魏荣强。王阳(化名)的父亲过世、母亲改嫁。与爷爷相依为命,乐观上进的他通过了“自强计划”的初审。去年11月,得知笔试提前,小魏老师为他“私人定制”复习计划,帮他完成所有知识点的复习。今年1月,王阳来到清华面试,正放寒假的魏荣强专门从安徽老家赶到北京,帮着王阳修改自我介绍,还模拟考官,心理辅导。最终,王阳顺利通过面试,获得“自强计划”的资格认定。
魏荣强在人人网上有个账号,里面全是湟中一中孩子们的生活和快乐;他还创作了以支教经历为蓝本的纪实小说,在网上连载……魏荣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他们献上爱心。今年暑假,魏荣强将结束支教,离开湟中。他已经决定当一名老师,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