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来自清华
来源:光明日报 2012-1-11 傅宁军
石磊,中共十八大代表。1988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在校入党,2008年7月应聘江苏大学生村官,先后任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村党支部副书记、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栖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2012年12月当选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兼)。
这个清华学子的选择和道路,曾引起许多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好奇、不解,甚至争议。作家傅宁军三次采访石磊,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清华村官”的故事——
“我不应该就这样下去,日复一日念书,然后呢?读研,工作,成家,买房,买车……”
初次采访石磊那天,正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日,栖霞街道办公楼一片寂静,除了楼下的值班室,楼上每一个办公室都锁着门。在四层楼往东的一个房间,也就是石磊与另一个村官合住的宿舍,石磊如约等我面谈。
他比我想象的青涩,个头不高,寸发,圆脸,微胖却结实,尽管戴着眼镜,望着我的眸子仍然非常明亮,有一种谦虚的自信。当我听他毫不掩饰地讲述自己的经历,那种坦然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使我为之怦然心动……
通向清华之门,必有骄人成绩,石磊也不例外。这个生于县城的独生子,2004年以684分考取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是安徽省宿松县的理科状元。这一年他才16岁。石磊的话似乎也很平常:“我父亲中专毕业,开始是当老师,后来改行到了行政部门。我母亲也只读过初中。我也谈不上特别的天分,只是养成一种学习习惯,要把该做的事做好。”
他说他的爱好挺多。中学时爱看课外书。写日记习惯持续至今。到清华兴趣更广了。他是歌咏比赛积极分子,也是校团委“情系母校”项目的组长,组织清华学生寒假回高中母校做辅导。他还是马拉松协会的骨干,随感发在清华网“跑版”,是探讨跑步的资深博主:
“每周一、三、五、六晚上跑步。从10圈开始,绕紫荆操场慢跑。后来慢慢增加,现在一般跑16圈左右。跑完一个人踱回寝室,头脑非常清醒宁静。
“我相信,‘跑版’上每个人都有跑步的理由。我跑步的理由就是改变。跑步对我的最大益处并不在于健身,跑步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想,得到最好的休息,跑步后的宁静能让我经常思路异常开阔,很有顿悟的感觉。”
临近毕业,石磊面前放着两种选择:考研,或者出国。
“说实话,清华学生出国留学还是相对容易的。像我们宿舍8个人,一半都出国了,另外还有三个读研。我当时也打算出国。雅思都考过了,指导老师的推荐信也弄好了。”
怎么搞定出国留学?石磊与同宿舍的同学常在一块交流,需要哪些材料,应该往哪里投。那个同学最后挑中了荷兰的一所大学,读工业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学费非常贵,他跟荷兰一家大公司签约,公司给他奖学金,他答应读完硕士,再给这个公司打几年工,所以同学的学费解决了。
何去何从?石磊的心绪有点纠结。
清华的传统时常被老师告诫:要做可担大任的清华人,而不做只管自己吃饱穿暖的“自了汉”。石磊曾在“水木社区”发过一个帖子:
“大三的暑假,我去云南支教,看到孩子们为了高考而日夜付出,突然意识到自己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又反思本科前两年也算认真学习,但缺了点什么。缺了梦想,缺了追求梦想的热情!在大学的气氛中,这种不够实际、不够好玩的东西容易被忽视,而我把它丢了。我不应该就这样下去,日复一日念书,然后呢?读研,工作,成家,买房,买车……”
不做“自了汉”,到哪里实现久违的理想?
“有一天打开学校就业中心网页,我看到一条信息:欢迎选聘大学生村官。我查了往届村官的资料以及他们的经历,马上就被吸引住了。后来听说江苏省组派人到清华,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报告会,有几十个同学去听。最后只有三个人有意向,我是其中之一,当场表示愿意去农村。”
值得提到的,是清华“启航计划”。每年,清华大学要召集去西部和去基层的学生,给这些即将“启航”的毕业生鼓劲。学校还请回了几位早年的学长。石磊记得一个来自广西的校友,1993届本科毕业生,那时清华学生比现在火,但他选择去基层,到广西玉柴厂当了一名技术员,从车间干起。十五年后,他作为玉柴集团副总裁,站在了清华“启航计划”的讲台上。
清华1988届毕业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黄道功与村官座谈交心,石磊记了一篇笔记,贴在网上与同学们分享——最关键是“四要”、“四不要”:要爱民(爱你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爱岗);要务实(接触具体的实际的工作);要勤奋(不要懒,注意在细节上表现出勤奋);要有为(无论大小事,要坚持做下来,珍惜时间,有所作为)。不要越位(给自己定好位,做你该做的,不该你管的不要乱掺和);不要张扬(有本事不要自己说出来,而要做出来);不要贪婪(耐得住一时的寂寞和清贫,会使用权力);不要气馁(困难肯定很多,遇到困难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相信才华总会崭露,总会被发现)。
“我真的到农村来了,就发现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你只是理性地知道一个道理,和通过实践理解的道理,其实是不一样的。当村官要跟各种人打交道,有村干部,有村民,还有各级领导,谦逊很重要。他一个县委书记,告诉我们不要越权,比方该向街道汇报的,就别向区里汇报。这些话我体会就很深。”
难怪,我打电话给石磊约定采访,他一听就爽快地答应了,可是我真的要去了,他又打电话说,你还是要跟分管的街道副书记说一说。我电话给那位副书记,她又要我跟区组织部联系。转了一圈,那位副书记电话中答复我,既然你采访石磊本人,我们没什么意见。我觉得蛮有意思,这大概也就是不越权吧。
22岁的石磊,当了西花村的一把手,肩头仿佛压上了千斤重担
初到石埠桥村任职,20岁的石磊踌躇满志。他留意网上信息,看到苏北大学生村官建蔬菜大棚为村民增收,他灵机一动,给村里写了一份发展种植业方案。
老书记的阅后感只有四个字:脱离实际。
一盆冷水把石磊浇醒了。石埠桥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早已是一片工业化社区,不可能划出土地搞低附加值的种植业。
石磊告诉我:“老书记高广林六十出头,文化不高,却是个有能耐的人,他非常欢迎我到村里任职。我到村里一看,与想象中差异蛮大,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就是条件好,以前石埠桥村是个有名的穷村,高书记带领村民办企业,把穷村的帽子甩掉了。村委会班子也很团结。
“不好的地方,就是这里抽烟的人特别多,开个会,烟雾缭绕。再有,所有的人都会说粗话,嘴边常会带着脏字。书记办事果断,很有眼光,这点我佩服。但有时不能与时俱进。比方说他们对电脑办公不感兴趣,觉得没用。其实村里办公量非常大,办个小局域网能省不少麻烦,他们还是老办法,都记在纸上,让打字员打一打。
“不过,他们也自有道理。比如上面要求减少纸制台账使用,尽量电子化,听起来不错,可是文明城市的创建又要求必须制作个台账让人家过来翻一翻,所以有时很矛盾。最怕来人检查,这个领导提个意见改一遍,十几张纸,打个几份,另一个领导来了,又提个意见,又弄个几份,最后一堆废纸。没办法,有时上面考虑的和下面考虑的有区别嘛。”
跟着老书记在村里跑,石磊发现,高广林不愧是当了三十多年基层干部的老书记,与他这个稚嫩书生相比,说话办事的思路都很务实,也很管用。看老书记如何处理村里杂务,如何跟村民打交道,他由衷地感到,虽然自己书本知识头头是道,可在农村这个大课堂里只是一个有待补课的小学生。
石磊不再空想。来找石磊的人都觉得,这个大学生很热心。机械厂的油泵出了故障,石磊赶去指导维修。村民的孩子功课跟不上,他上门辅导作业。与村干部一道,他为全村最贫困的家庭争取救助,为征地拆迁户争取尽可能多的保障,为失业村民找一份工作……石磊不计名份,有啥干啥,他逐渐地被村民接纳了。
在当好老书记助手的同时,由石磊牵头,整理村情民情档案140余卷。村里一块土地被附近炼油厂占用,曾有过长期供应平价油补偿村民损失的协议,厂里领导更换后不承认了,石磊从陈年文档中找出这份协议,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石磊整理石埠桥村文档期间,正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他跑遍每个老年人的家,收集到百余张老照片,举办了“改革三十年,美丽石埠桥”图片展,在村里轰动一时,男女老少都来参观,也抢救了一批珍贵的图片资料。石埠桥村档案室在当地最先达到了省一级档案单位的创建标准。
当村官一年之际,石磊写下自己的总结:《近年来所犯20个错误》。都是一桩桩小事,却有自我反省的警示。他告诫自己,拿出大学生的本事,坚持小学生的意识,才能读懂农村这部大书。
2010年4月,栖霞区栖霞街道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石磊报名参选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并高票当选。
22岁的石磊,当了西花村的一把手,肩头仿佛压上了千斤重担!原先任职的石埠桥村是个亿元村,而西花村是个长期落后的小村庄,地理位置偏僻,发展资源有限,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党支部其他5个支委,都比石磊大十多岁,有的甚至是石磊的父辈,石磊对他们非常尊重,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但也坚持原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在会上讲清楚。更重要的是,石磊总是做的比说的多。
干在前头才有发言权。他了解到,作为西花村主业的西花物业公司仅有26名员工,年盈利区区30万元,没能力改变村庄面貌。他就琢磨,该把这个主业做强做大。他带着村干部找华能电厂沟通,而且跑遍了车间仓库,掌握物业服务的工作量,制成数据表格作为谈判的依据,终于签下新的合同,承包了华能电厂大部分物业份额。到2011年,物业公司的业务成倍增长,员工增加到150多人,大部分招收的是50岁左右就业困难的村民,全年服务业总收入360万元,有了给群众办实事的本钱。
西花村荒山多,坡地多,以前大家叹息多。石磊换了一种思维,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百亩苗木基地,种植水杉、广玉兰、栾树、高秆女贞等绿化品种。事实证明了石磊的预测,居民小区、企业、公路,到处需要绿化树,荒坡地变成了聚宝盆。
对于个别人的胡搅蛮缠,石磊也敢于碰硬。有一户家境不错的村民私搭乱建房屋,面积达三、四百平方米,眼看框架结构已成型,村委会派人喊停了几次,三番五次做工作,这家人就是顶着不理睬。村委会研究决定,用挖掘机强拆。当时石磊也到了现场,苦口婆心地宣讲政策。可是,这户人家平时在村里很横,很多人都怕他们。一个男人扬言要找黑社会的人报复,一个女人操起铁叉要扎挖掘机轮胎,围观村民都在看,石磊书记怎么办,会不会软下来。只见石磊神色镇定,扬起手臂一声令下,叫人将撒泼的女人拉开,挖掘机开过去,把违建房子推倒。事后,石磊通过街道做了户主女婿的工作,促成拆违的最终妥善解决。村干部感慨地说,过去乡里乡亲的,就怕得罪人,石书记碰硬,敢煞歪风邪气,给全村的拆违树了样子!
采访石磊,不时会被杂事打断。“有个大队的猪圈被人租了,养了好多猪,用收来的泔水喂的,还影响环境。要去劝他们离开。”“装路灯要省一点。集体到常州买,平均下来每盏便宜20块钱。要开会讨论一下。”“晚上吃过饭等天黑,去看看那边要装路灯的巷子。”听听他和村干部说的话,就知道他在忙什么了。
如何能既实现村务公开,又满足群众的参与意识?石磊提出了基层民主建设的新思路:“民情监测员+干部联系点+共同出点子”。石磊给西花建立了“信息平台”,通过短信群发系统,让村民在手机上看到村里的每周工作安排和季度总结。“信息平台”发布的好消息越来越多:村里投资5万多元,维修破损的道路、垃圾箱、水沟等设施,修缮了部分困难户危房。把老年生活费从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每户村民享受80度免费的用水补助,对考上一本、二本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
2011年9月,村里16岁的少年孙德超被诊断为白血病,父母10多年的微薄积蓄全部耗尽。石磊在最短时间内为孙德超办好了低保,并为他四处“跑腿”。那天我采访石磊时,他忙着接听电话。原来,听说红十字会可能有救助,石磊向红十字会咨询。他还联系《扬子晚报》,希望病患之家得到社会资助。
坦然面对赞扬与质疑,每一种活法都可以精彩
对于石磊清华毕业再当村官,最不理解的是他的高中同学,他们认为人家是没办法才回农村,你读了清华还去农村,能有什么前途?
石磊对我说:“我当村官的事传得很快,回老家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有一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要好的同学,当时复习准备考北大经济研究生。他就跑来当面问我,说你这么好的成绩,不如考个研,将来搞搞研究,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啊。
“反而是大学同学思想挺开放的,你干什么都行,只要你喜欢,就无所谓高低贵贱。清华教育有一种开阔视角,清华学生在国家每个角落每个行业都应该有,学生应该做各种事情,让学生发展比较自由。”
村官的选择与磨练,让石磊改变了许多。无论留学国外的同学,还是北京读研的同学,石磊都在网上联系密切。人家的赞扬也好,人家的质疑也好,石磊都坦然地面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一种活法都可以精彩。
中共十八大召开期间,作为三名大学生村官党代表之一,24岁的石磊成了媒体追逐的明星。十八大闭幕回到南京,石磊说:“我太幸运了,不仅受到习近平同志的亲切接见,还与胡锦涛同志面对面地交流,我是沾了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光,光荣应当属于全国20多万名大学生村官。”
2012年12月,石磊当选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仍兼栖霞区栖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西花村党支部书记。石磊告诉我,现场聆听党的十八大报告,留意到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他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信心与力量。他要“抓紧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在服务百姓、创业干事中成长。
傅宁军 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关注大学生“村官”群体,其采访一百五十多人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学生“村官”》,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被称为“来自田野的青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