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威日报
引进人才就是聚集财富,用好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武威实施人才战略,用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想大力引进人才,使一批有理想、有知识、有为人民服务决心的青年才俊纷纷走进武威,使这片具有厚重传统历史文化的土地,形成了人才“洼地”,产生了聚集效应。尤其是引进的清华学子,不仅为武威带来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更传播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勇于求新、扎实苦干”的清华精神。学习清华学子在武威工作的精神,建设武威自身的先进文化“三牛精神”,用“三牛精神”引领武威人民全力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奋发进取,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题记
成就事业需要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是聚集生产要素的聚集核。引进人才就是聚集财富,用好人才就是促进发展。这是武威市委从战略层面对人才的高度认识。
于是,新的实践在这里开始,武威与清华大学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从2010年开始,孙伟、康石、王德超、焦三牛、蔡程程等11名清华学子先后走进了武威这片热土。
焦三牛等11名清华学子先后来武威工作,引起了众多武威人新的思考。许多年来,武威只有考出去的清华生,却没有走进来的清华生。“我们都想让孩子努力学习,奔出武威这个小地方。”这是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期盼。
事实正是如此,不要说清华学生,就连其他重点院校的学生也鲜有来武工作的。记者了解到,2000年以来武威市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有56031人,而毕业后回到武威的只有5573人,不到10%。而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武威的经济发展,使武威的GDP和财政收入一直在全省位次靠后。
一位干部这样解说这种现象:“本地的孩子考出去,父母都想让其远走高飞。加上武威自然条件差,哪个学有所成、有高学历的学子愿意来,又怎么能留得住?”
2010年以来,武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全面推进转型跨越,正是大用人才之际,却又出现了尴尬局面:面向全国公开选聘11个工业园区领导职位,方案规定按10∶1选任,但报名的只有20人,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仅12人,最终选聘的5名人选当中还有1人放弃了任职。
“武威太需要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了,否则武威转型跨越、赶超进位便是一句空话。基层缺技术,更缺一种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这已成为我市干部的共识。
选择基层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实现自我,只有将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效应。清华学子在人生抉择之际,放弃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武威,将自己置身于加快武威发展的洪流中,他们找到了民族兴旺、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联结的人生坐标,找到了发展的机遇,体现出了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
“清华的学生基本上在毕业前就有单位前来签约,而且待遇都很好。但我们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这不是用薪酬来衡量的。”清华学子焦三牛说。
23岁的焦三牛原可以去环境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但他毅然来到了武威。之所以这样选择,焦三牛坦诚地告诉记者:“我来自农村贫困的家庭,我知道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该干什么,这不是优厚的薪水所能改变的。”
同为农家孩子,罗开双是清华大学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且有3项发明专利,走哪儿都是“香饽饽”,但这位清华博士满怀信念来到了甘肃并选择了武威。“每个人都应该沉下心做事。我可以去工业发达的地方,但我是来做事的,肯定会选择最需要我的地方。”罗开双说。
蔡程程是个地道的城市女孩,在国外留过学,也有在南方大城市实习工作的经历,来武威,对她而言的确是一种挑战和锻炼。“我来了,才知道这里很艰苦,不过很快适应了,人在哪儿总是要做事的。”蔡程程说。
爱国奉献,不是口号喊出来就行,它需要实实在在用行动去体现,而这种行动,一定得有背负民族和国家责任的高远境界。“以己试想,我们有了名校的光环,能甘心放弃高薪优地,甘于沉入基层来到落后的武威吗?”凉州区金羊镇干部张玲说。
奉献精神感染武威人民
“选择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清华学子来了,他们带着丰厚的学识、奉献的精神和高远的境界,加入到武威加快发展的洪流中,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奉献与激情,感动着武威人民,也影响着武威人树立新的精神取向。
长期以来,武威缓慢的发展脚步,影响着武威人干事创业的思想,工作执行不力,做事节奏缓慢,干工作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奉献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又反作用困扰和阻碍着武威的发展。清华学子奉献武威,触动了武威人的惯性思维。凉州区清水乡党委书记李晓燕说:“清华学子来到武威,为武威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他们放弃很好的待遇,来到武威,建设武威,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感动着我们,作为本地人,我们更应该沉下身去为武威的发展奉献一切。”张玲说。
“我们曾经那么羡慕清华学子,现在他们就工作在我们身边,他们放弃更好的选择来建设武威,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工作挑挑拣拣,拖沓不干呢?”凉州区金羊镇干部张丽琴说。
“清华学子们来武威工作,让我对教育学生有了另一种思想。过去,我们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目的是让他们飞出武威,有一份高收入、高回报的工作。现在,我认为不仅要教育孩子树立理想、信念,更要教育他们,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要甘于做小事,做好每一件事,才是最真实的教育。”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学科这样告诉记者。
清华学子秉承爱国奉献的清华精神来到武威,他们所呈现的当代大学生宠辱不惊的心态以及扎根基层的朴实和担当,值得人们尊敬和思考。凉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屈永红说:“他们肩负国家责任,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建设国家奉献基层紧密结合,这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必定会影响更多的清华生和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才是什么,人才不仅有精湛的技能,更要有高远的境界和为事业奉献的精神。”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