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超:山东青岛人,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班,于2010年正式毕业,投身于我国西部基层建设事业。现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图为王德超在2011年镇人代会上发言。

图为王德超近照。

 

梦想起航

  谈起一年多前的这一次人生选择,王德超说一直以来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希望可以在一生中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积极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号召,坚定的选择了选调生这条道路,并成为甘肃省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的第一批选调生。

  谈到工作地区的选择时,他认为甘肃处于中国西部的重要地理位置和西部发展的核心地位,武威市更是甘肃省的咽喉,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北靠内蒙古,东南与兰州市、白银市接壤,西北和金昌、张掖毗邻,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交通要道;然而,武威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十分渴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2010年清华共有1名博士和7名硕士毕业作为选调生奔赴甘肃基层,他们现在分别在武威市、天水市和酒泉市三地担任副镇长、副书记等职。通过这一年多的磨砺,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价值,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践行了清华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诺言。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期间他回到了母校,谈到自己的选择,他对当时的选择更加坚定。他在基层工作和当地老百姓谈心时感到了无比强烈的责任感。他感到,尤其是当一个大项目真正用于实际,为百姓谋福利,为当地创造出价值时,那种喜悦和激动是无言以表的。

献身基层

  王德超坦言,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尤其是刚入职时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当时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无法得到认可和落实,在实际工程中无法体现,就有些心灰意冷,滋生了悲观的情绪,但是这种情绪随即通过在自我思考和与人交谈中得到了调整,其中,母亲的谆谆教导和鼓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母亲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决心。”他说。而且,随着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具体实情的深入调研和了解,他开始从当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研究政策,很快适应了当地的模式。当然他承认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制和产业设定,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让一些满腔热血的青年学生在工作上有时候会感觉力不从心,很多预期会大打折扣。比如一个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领导换届就有可能会中断此产业的发展,导致资料浪费。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甘肃省整体发展方向良好,而且一直在不断完善目前发展中的体制,设定了一系列相关城乡联动规划、产业链规划等的建设规划实验区来加强发展中各个因素的内在联系。

  在工作中王德超一直尽自己所能,记者在访谈时发现,他为了最近几个重大项目已经连开了数天的会议,而且每天都是熬夜赶计划,希望可以尽快把这些政策进行完善,并尽早落实到实践中。他说,趁现在自己还年轻要不断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当能有这样一个平台让自己真正做一些事情、去为老百姓的福祉而工作时,他就坚定不移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不断挑战自己,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工作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着他不断前进。他认为,自己和一年前的最大变化就是对理想更加坚定,对工作更加淡定,为人处世更加坦然与成熟,这些人格上的巨大变化都是在基层磨练和在挑战中达到的。

  当被问到在甘肃是否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王德超笑着回答记者在当地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么多,对于物质上的要求基本没有想过,而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充满信心。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村孩子,也希望为农村的建设出一份力。王德超认为自己现在处于一个打拼期、积累期,所以主要精力应该放在自我理想的实现上,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平时通过阅读和与人交谈来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和阅历。他相信爱情、婚姻都会在一定的时候出现,顺其自然。

寄语未来

  在谈到对心系选调生的清华在校学子的寄语时,王德超主要从自身经历以及身边同学的事例出发,提到了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做什么和入职之后应该做什么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校期间要尽快找好自己的道路,明确未来要从事的方向,一定要明确什么适合自己,什么是自己追求的,并最终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为之奋斗终身。王德超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上要扎实专业知识,生活上要乐于助人,多结交各个领域的朋友,因为朋友将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特别提到了自己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习时的经历,通过上课、项目合作等途径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并一直保持联系,这也为他之后的成长带来了很大促进作用。

  二是在入职之后,尤其是选择选调道路之后,不要存有功利心,要一心只为了奉献,为国家奉献,为城市奉献,为百姓奉献;其次投入工作后要尽早忘记“清华大学”的光环,秉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自己崇高的理想;再次就是要摒除浮躁急躁的品性,培养稳重踏实的处世方式,实现自我成长和成才。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