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编者按 以实践为师,以官兵为师。《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专栏开办以来,本报派出5支采访小分队,奔赴全军各部队采访,着力反映基层官兵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的风采风貌,相继推出一批生动感人、文风朴实的新闻作品,深受部队领导和基层官兵好评。

  “少帅军团”,是媒体赋予年轻的中国航天人的美誉。

  60后唱主角,70后挑大梁,80后当中坚……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一张张青春自信的面庞时时可见,一个个年富力强的身影处处闪现。这支80%是40岁以下技术人员的航天科技大军,彰显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勃勃生机。

  “胡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自豪地说,“中国航天人比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同行平均年轻15岁左右。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赢得未来的宝贵财富。”

  王新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测站的一名工程师,今年32岁。

  “入伍7年,我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也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谈起个人经历,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略带几分羞涩和腼腆。

  “要说我们的队伍有多年轻,给你讲个故事吧!”提及青春话题,王新峰立即健谈起来,“参加工作那年我刚25岁,可大家却喊我‘老王’。为啥?同事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学弟学妹。在我们单位,年过三十,人家都会管你叫‘师傅’!”

  “听说你主动放弃了回清华大学读博士的机会!”记者忍不住插话。

  “到大学校园读博士,与在航天城里当战士,我选择后者。你可能很难体会到我们这里的工作氛围,就像物理学中的磁场,进来后自然会被强烈地吸引。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不也发出了‘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的号召吗?”说这话的时候,王新峰一脸认真。

  发测站站长郭忠来告诉记者,王新峰是发射场非标系统的业务尖子,他的工作与火箭安全发射和卫星准确入轨息息相关。听得出,小伙子是站长的一员爱将。

  见到指控站工程师陈小华的时候,她正趴在电脑前调试程序,手边放着厚厚一摞谁看了都会皱眉头的“大部头”资料。

  自学10多种计算机语言,编写代码100余万行,独立完成10多项科研课题……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陈小华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为此,同事们给她取了个很时尚的别名——“代码达人”。

  “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她却是一位‘狠心’的妈妈。”宣传干事李小燕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久前,陈小华的爱人出差,中午她要加班,给年仅6岁的孩子留下10元钱买午餐,叮嘱的话就一句——“吃面条,别烫着!”

  采访步步深入,感触愈来愈深,似乎,每一个年轻航天人都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傍晚,漫步航天城。办公大楼一如既往灯火通明,处处是年轻航天人伏案攻关的身影。“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仰望星空,默诵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名言,记者蓦然感到一股腾飞的力量……

 

http://news.tsinghua.edu.cn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