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就业工作定位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积极引导毕业生肩负时代使命、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来,学校在就业引导中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把就业引导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抓紧抓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是学校育人使命的根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提出把“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作为就业工作总体原则,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发展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积极选择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区域就业。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构建有效配合的学校和院系两级就业工作体制。为了适应就业工作的新形势,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学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工作等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各院系也都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专职教师担任就业工作助理,负责院系日常就业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学校主导、院系推动、两级管理、相互配合”的就业管理体制。

  第三,把就业引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就业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就业工作队伍作用的同时,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就业引导融入到专业学习和研究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导师利用自身与行业联系密切的优势,通过课题合作、联合培养、推荐就业等途径,引导毕业生到重点行业、单位就业。学校每年通过“良师益友”、“就业引导先进个人”评选等机制,对在就业引导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教师进行表彰。

  第四,结合就业引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倡导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学校积极开展“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的价值理念。每年编辑就业典型人物案例集,设立“启航奖励金”,并坚持每年为到西部、基层、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为这些毕业生送行。

  第五,积极开展就业实践和重点单位走访,为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就业开辟渠道。学校把就业实践作为就业引导的重要途径,每年组织1200多名学生,到分布于全国27个省份的140多个就业实践基地开展为期4周的就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重点单位,大量毕业生通过就业实践签约重点单位。与此同时,学校前往重点区域、重点用人单位走访,邀请他们到学校招聘毕业生。近几年来,学校还与地方组织部门密切合作,为毕业生赴新疆、西藏、重庆、甘肃等地基层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

  第六,加强就业服务,为毕业生赴重点单位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辅导和教育,主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特别是为赴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每年暑假,学校还坚持把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送到工作岗位上,并走访看望往届毕业生,鼓励他们扎根西部和基层,虚心学习、锻炼成长。

  这些工作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学校到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前往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此外,近5年来,学校累计为部队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600余人,为重点军工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近千人。毕业生在行业、地域方面的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

  明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坚持不懈地引导毕业生肩负时代使命,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此文为11月19日胡和平在教育部召开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0-11-24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