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崔凯】“清华的毕业生中,有正在做艾滋病村村长的魏华伟;有少数民族毕业生艾里肯江奋战在家乡新疆最基层,有国防毕业生已经成长成为骁勇的连长……我们清华大量同学站在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 11月1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2010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暨就业工作先进表彰会”上,谈到清华毕业生的选择时,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欣慰地说。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0年9月初,清华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8.5%,近8成的就业毕业生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赴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到43%,创近年来的新高,其中签约人数超过20人以上的省份达到1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省份,另有406名毕业生前往西部、东北地区就业。这是2009年清华大学实施“彩虹计划”所结出的硕果。
“彩虹计划”是清华大学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引导的精细化而推出的一个新举措。该计划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分门别类地开展就业引导、配置资源,从而使清华大学的毕业就业工作获得长足进展。
清华大学历来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新世纪以来,清华更加坚定地全方位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工作,逐步推进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关心和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对毕业生择业观的教育,2003年开始推出了“启航——我伴祖国共辉煌”、“科学发展,成才报国” 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并实施就业实践活动,到2008年开始建设就业实践基地,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40余个就业实践基地,累计5000余人次参加就业实践活动;2004年开始设立“志愿服务西部奖”,在此基础上,2006年设立启航奖励金,每年评选100位到重点单位和地区就业的同学,至2010年度加大了奖励力度,扩增为至150人;作为在全国首家创办职业生涯教练计划的高校,2006年开始实施职业生涯教练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引导的精细化程度,2009年开始,学校着手实施“彩虹计划”,经过近一年的大胆探索和扎实推进,目前已初见成效。
2010年,清华大学从学校实际出发,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就业质量上,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就业。通过一手抓“我要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我能去”,开拓重点就业渠道,就业引导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物理系博士毕业生谢海燕、滕雁夫妇品学兼优,他们以“两弹一星”元勋为榜样,携手入伍,签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法学院硕士毕业生巴燕•巧克提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塔塔尔族小伙子,他选择回到家乡,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民族团结;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高云亮,在初中一年级时为照顾瘫痪卧床的父亲辍学12年,后凭自学考上清华,毕业后又毅然赴西藏基层工作;机械系本科毕业生方鹏飞在实验课上听了老师对第二重型机械集团的介绍后,又参加了由系党委书记带队赴四川德阳的就业实践,最终签约该集团;热能系航空六班29名同学全部履约奔赴祖国航空工业一线就业,分布在京外5省7市共16家中航工业下属单位,京外就业率达100%。
史宗恺说,现在很多清华同学是80后、90后,他们有理想、有抱负;10年、20年后,在祖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祖国的各个角落,我们都将看到清华人的身影。(编辑 文君)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