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8-14

深圳晚报讯(记者 孙中春 通讯员 刘吉娜 实习生 余津津)3500多吨垃圾,6500多万平方米清洁区;30多种专业设备,十几类服务项目;6个街道,380多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小区)……宝安区城管环卫人日复一日面对着400多万常住人口每天所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他们中有位清华大学研究生,从2006年毕业至今,在宝安区环卫处一干就是8年多,他是杨国栋。

跑腿 选址勘查调研垃圾站

杨国栋学的就是垃圾处理专业,能够进入城管环卫部门,干的算是本行。他还曾为找到一份“安逸”的工作而小小得意过。

然而,上班伊始,每天3500多吨垃圾、6500万平方米清洁区,就像一座大山摆在了杨国栋面前。虽然不用像环卫工人一样亲自动手,但他参与了170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宝城大型垃圾转运站、中心区环保公厕和环卫车队搬迁等多项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配套设备采购以及宝安大道清扫保洁、宝城垃圾收运等环卫服务招标工作。现场选址勘查、环评调研、优化设计方案、设备比选和市场询价,这仅是“开胃小菜”。等到工程正式实施后,他还要协调三通一平,监督质量、进度和安全。

看外表,杨国栋文静稍带腼腆,可了解他的同事都知道,他骨子里坚毅刚强、严谨细致,是个彻底的“城管达人”。凭着踏实肯干,杨国栋从刚开始的环卫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到技术室副主任,成为如今垃圾分类室的主任。每天一上班,杨国栋就要思考如何让宝安的生活垃圾量减下来、资源回收多起来,使全区400多万人口都能享受更好的环境。

动脑 设备招标采购零质疑

8年多来,杨国栋经手了8项工程项目和20多项环卫服务项目的招标工作,累计完成投资达6亿多元。与在其他工作上敢想敢干相比,在招标、采购等工作上,杨国栋变得谨小慎微,让很多企业面对这个“无缝蛋”无处下手。

在工程招标、设备采购、服务外包等工作中,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杨国栋先后完成30多种专业设备和十几类服务项目的技术调查、市场询价、采购需求或招标方案的编制,至今未发生1例由于采购需求不合理导致的严重质疑。现在,由他经手的一些采购需求方案和招标文件,已经被当作宝安区通用范本加以推广。

打铁还需自身硬,杨国栋一直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追求。他先后承担了3项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不仅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撰写专业技术报告10余篇,还获得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去年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

磨嘴 推广垃圾减量分类

2012年,宝安开始推行垃圾减量分类。很快,在6个街道范围内,首批70个试点小区、机关和学校建立起来,杨国栋这次不仅要动脑、跑腿,还要磨嘴了。

在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小区,高层住宅楼道内的垃圾桶被取消,居民要定点投放垃圾。生活习惯的改变,让一些市民意见颇大,“电梯里全都是垃圾的味道”、“家里分好类、收的时候又被混在一起”等等问题层出不穷,物业公司也没有及时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面对这样的状况,杨国栋和同事经常前往居民小区与市民、物业、社区和街道办人员沟通协调,最终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物业的支持。

两年多来,垃圾减量分类已在全区各级380多个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加以推广。垃圾要在源头减量、少用有害物品、分类回收资源的观念也逐渐被居民认可并接受,杨国栋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杨国栋还加入了“绿宝宝”垃圾分类指导中心成为一名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可以让自己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给自己减减压,也能给别人带去正能量。”杨国栋说,通过志愿活动能深入了解普通市民的想法,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市民广泛传播低碳环保文明意识,让大家共同参与建设和分享美丽宝安。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