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冬,庄严而静谧的清华园里,一条条令青年学子热血澎湃的征兵标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儿时便向往绿色军营的我,心中那份情结此刻重新燃起。于是,刚刚留学归来,我毅然加入应征队伍,带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品格,来到驻守在黄土高坡的导弹方阵,渴望在军营一展抱负,成为一名闯刀山火海不皱眉、趟枪林弹雨不言畏的“火凤凰”。

图为刘婷工作近照。

  然而,梦想与现实总是相差太多。这里并没有我想要的血雨腥风的洗礼和硝烟炮火的考验,每天都在整内务、搞卫生、走队列、背号码的固定模式中重复度过,想干的事干不了,不喜欢的事却被安排一大堆,处处都是条条框框,甚至一言一行都受限制……“清华”的光环,也成了我头上的一座“大山”——凡事标准都要比别人高,稍有不足,就会被无限放大,尔后便是“有学历没能力”、“清华学生不过如此”之类的冷语。每每此时,自己便心如刀割,落差面前,总想刻意逃避什么,我第一次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质疑。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辉煌,没有等出来的美丽!既然选择,就要脚踏实地,永不言弃。

  艰难的挣扎后,骨子里那不屈服的基因被重新激活,我卸下包袱,从零做起,犹如一名充满斗志的登山者,整理好行装,向着更高的山峰进发。我相信自己会破茧成蝶。

  被子叠不好,我就在别人休息时“开小灶”,在走廊里一遍遍压、掐、抠、捏,直到手指发麻、胳膊酸痛,不着枕头就能睡着;正步踢不好,我就把腿绑上木棍加练,即便磨出淤血,疼的抬不起来,依然咬紧牙关;专业训练,密密麻麻的数字代码上千组,操作指示数百个,让人看了头昏眼花,为了提高操作速度,我每天练习敲击键盘数万次,经常指尖红肿麻木,如拇指般粗……

  渐渐发现,“直线加方块”的生活虽单调紧张,却能磨砺意志,塑造品格。梦想是一粒种,落地就会生根。军营是一方沃土,只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去浇灌,便会收获盈枝硕果硕果。

  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授课,我主动请缨,翻阅几十类材料编写教案,通宵加班制作课件,请教遍了单位的政工能手,授课赢得千余名官兵的雷鸣掌声。由此,我成为旅里第一个讲大课和唯一一个入选“备课组”的列兵。之后,又陆续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中折桂,被战友们称为“NO.1垄断户”。

  作为旅政工网的特约撰稿人,我记不清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错过了多少次饭点。有时会为思考一篇稿件,变得神经兮兮;有时则会因一时思维短路,急得嚎啕大哭。但倔强的我一直和自己叫板,坚信会干出名堂。两个月的时间,我累计发表稿件百余篇,成为旅里的“报道之星”。

  当兵就要当先锋。旅野营实装训练从未安排女兵参加,我便大胆找领导请战,却被告知专业不对口,我坚定地回答:“您安排专业,我学!”于是,一周时间,我将短波电台车的规程教范烂熟于心,实装操作一气呵成,成为旅队历史上首位实装训练女兵指挥员。

  扛圆木背沙袋,体重47公斤的我跟自己较劲,练的颈肩脱皮,脊背浮肿,直到与男兵比拼都不落下风;百公里拉练,拒绝被保护,背着和男兵一样的装具,踩着脚底蚕豆大的水泡,冲在队伍最前面;战术训练,专挑最热的时候练穿防护服,拣条件最差的地段练匍匐,任凭汗如雨注、肘膝血肉模糊,依然乐此不疲……我开创了旅队女兵训练的多项先河,成为别人眼中最“不安分”的女兵。从入伍时多项体能考核不及格、满身书卷气的小丫头,到旅岗位大练兵比武第一名,成为兵龄最短的专业教练员,再到带领班组荣立集体三等功,我始终坚守着执著的信念,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浪涛里终会见绚美彩虹!我特别喜欢《导弹女兵》里的歌词:长发和红妆离我远去,从军走进迷彩的军旅。战争从来没有性别,强军的使命女兵也同样担起……每当旋律响起,我便浑身是劲。

  从大学到军营,从学生到士兵,我已然褪去了几分青涩,愈发成熟沉稳。虽然离开了那个令无数学子魂牵梦萦的文学圣殿,但却开启了另一段精彩之旅。在军营这座“清华园”里,我汲取着校园中不曾学到的知识,更加理解了责任与使命,读懂了忠诚与奉献,学会了守护与担当,培养了坚毅与果敢。在这里,我历练着自己的品性,升华着生命的价值,诠释着存在的意义;在这里,我收获着人生最宝贵的磨砺和成长,享受着奋斗的快乐和吃苦的幸福。

  人生最美在军旅。梦想从这里启航——我人生的另一个“清华园”。

转自清华新闻网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