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5-8
(晚报记者 胡智慧 李杨)4月15日,2013年“河南最美村官”在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评选揭晓,我市上蔡县芦岗街道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魏华伟被授予“河南最美村官”称号。
作为河南的“名人”,早在16年前记者就采访过他。那时,魏华伟是遂平一高的应届毕业生。当年参加高考,他以900分的总成绩一举摘得河南省文科状元。
记者当年采访魏华伟时,老师说他“扎实”,同学说他“勤奋”,他自己说“没什么经验”,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仿佛就是一个“干”字。而就是这个“干”字,给遂平一高,乃至整个驻马店市的学子注入了无尽的榜样力量。
记者采访,两遇魏华伟
4月23日上午11时15分,“河南最美村官”魏华伟趁在驻马店市委党校学习的间隙答应与记者见面。
记者见到魏华伟时,他推着的电动车坏了,白色的衬衣袖子高高挽起,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情景下见面,双方傻笑!记者建议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好好谈谈。谁知魏华伟并不给记者“面子”,他说:“成绩是老百姓干出来的,我只是给他们出主意跑腿,没啥可说的。”
记者再三要求,可他就是一直抓着电动车的把不放,好像怕谁抢了他的车子似的。看记者一直坚持,魏华伟调侃起来:“当村支书不像参加高考,高考拿状元是自己干的,文楼的成绩确实是老百姓干的。咱是老朋友,我不骗你!”
看他着急找地方修车,记者只好与他暂时作别——当年他是状元,记者采访成功了;如今“他只是个村官”,还能难倒记者?记者想了一下:走,到上蔡,到芦岗,到文楼……
5月5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上蔡县文楼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漂亮整齐的农家小楼,嬉戏玩闹的孩童。不远处的戏台子上,《李文忠征北》唱得正酣。戏台下,坐满了认真听戏的村民。这一切如此和谐,实在让人无法与“艾滋病”三个字联系在一起。
记者不忍心打扰听戏的村民,就在村里转转,碰上几位六七十岁的村民。“你好,老乡,有时间聊一会儿吗?”记者上去搭讪。
“等一会儿吧,华伟回来了,我们先去跟他拉拉家常。”其中一位村民说。
原来,当天魏华伟正好结束了在驻马店市委党校的学习,回到了文楼。记者暗自庆幸,终于有机会与魏华伟谈一谈了。
刚到文楼,村民并不待见他
魏华伟虽然回到了文楼,但还和在市内时一个态度:“我没什么说的,你们到村上走走,跟村民聊聊吧 。”
见魏华伟给记者那么自由的采访空间,记者很高兴。
文楼村的基本情况是:该村位于上蔡县城郊区,隶属于芦岗街道。这个行政村下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3600多人里,艾滋病毒携带者占十分之一。
我们在村上的采访,从见到的第一个村民刘五开始。
“你们说华伟来之前啊?当时村里人有红白喜事,外面的朋友和亲戚来都不敢吃饭。光送礼,不吃饭。”刘五一口气跟记者讲了很多外村、外地人歧视文楼人的事。
而这一切,在2008年发生了改变。
200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魏华伟放弃留京就业的机会,来到这个有300多名艾滋病患者、在当时人人避而远之的地方当村官时,大家并不怎么待见他。不少村民在背后议论:“他肯定是来镀金的。”“就是,看他能搞出啥名堂。”
这些议论让魏华伟心里很不是滋味。对魏华伟来说,他是带着满腔热情来的,却被迎面泼了冷水,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
“当时决定来的时候也有同学劝我,说基层辛苦,不容易。我说有时候你选择了,就不要想太多,先找到方向再说。国家需要的地方,就是一个方向。”魏华伟说。
主动吃请,与村民交心
在其他乡村,干部不吃群众的饭是廉洁自律。但在文楼,不吃乡亲们的饭就会让大家伙儿心里有“疙瘩”。魏华伟没想到,工作竟然是从尽量满足村民的吃请开始的。
2009年初,魏华伟从村干部口中得知,有一些患病村民想请他吃饭,但怕他有顾虑。魏华伟考虑了一下,欣然走进了这些村民的家。
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次性餐具,每一个菜旁边都摆放一双公筷。看到这些,魏华伟心里很感动。
“群众是淳朴的,是善良的,他们认为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害怕我有顾虑,所以想得很周到。将心比心,我是否真诚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魏华伟说。
文楼村村民张运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端着饭请他吃,心想他一定不会吃。结果他吃了,他一点儿都不害怕!”
张运动一脸笑意。
为了了解村情民意,入村两个多月,他每天都在村上转悠,赶到饭点儿,只要让他同吃,魏华伟从不回避。很快,他就把17个村民组700多个农户家庭走访了一遍。仅记录的笔记本就用了八九本。
文楼村村民王芝说:“华伟经常到俺家里来,俺和邻居只要一看见他过来,就马上围过去跟他聊天,反映问题。俺有啥困难他都想办法帮俺解决,群众也都喜欢和他说话。”
就这样,几个月下来,从最初的被排斥,到现在的被接受,魏华伟慢慢地与村民交上了心。
2009年8月,魏华伟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2011年11月,魏华伟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想方设法,给村民带来甜头
和其他地方的农村一样,让文楼村抬不起头的,都是“贫穷”两个字。文楼村一骆姓老人对记者说:“俺魏书记(华伟)说,村官不是官,是村民的带头人。带头人就得给老百姓带来甜头。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村委主任刘根柱告诉记者,由于患病,一些村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要致富,就要把散漫的人心聚集起来。2010年,魏华伟通过清华校友联系了一家节能灯生产厂家到村里投资,但厂家一听说该村是艾滋病村,立即拒绝了。
外面的企业不愿来,只有靠自己闯条路。魏华伟通过走访了解到,文楼村一直采取传统的方式种植蔬菜,收益很低。为鼓励大家建收益高的蔬菜大棚,他自掏腰包,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学习。该村终于在2010年建起了4个蔬菜大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文楼村蔬菜大棚种植户雷铁山说:“老百姓那个时候没有钱,是华伟到银行给俺贷的款,而且是无息贷款。请技术员的钱也是华伟出的。”
看到这4个蔬菜大棚收益不错,文楼村又兴建了18个草莓大棚。
程恩波,驻马店人耳熟能详:文楼村人,1995年到东莞打工,发展到拥有上亿资产。致富后他不忘家乡,捐资助学、修路和支持公益事业,被评为2008“感动天中”十大年度人物。
2012年,报请上蔡县委批准,魏华伟担任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位子腾出来。2012年底,程恩波成为东莞、家乡两地跑的文楼村党支部书记。
程恩波在上蔡县产业集聚区斥资数百万元建设标准厂房,引进10多家客商落户上蔡;在文楼村,流转2800亩土地建设河南宏茂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接纳数十名文楼乡亲就业。
文楼村一些村民说,以前自己啥都不懂,村里有特殊人群,引不来项目,大家整天无事可干。现在就好像脱胎换骨了,大家觉得有奔头了,都在想着干正事了。
魏华伟怎么说?
“说实话,文楼村还不富,甚至可以说尚未摆脱贫困。但文楼村村民在政策支持和干部的引导下,日光温棚、生态农业起步了;饲养及具有特色的工业项目上马了;新型农业合作社成立了。村民习惯了到合作社做新型农民,习惯了到当地工厂当工人。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许多日光温棚都是文楼村村民自筹资金建起来的。这种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融入新型农村建设的劲头,是最珍贵的,也是最可喜的!”魏华伟说。
成立剧团,树立文楼新形象
因长期受疾病和贫穷的困扰,文楼村的文化氛围一直不太好。为把村里的人气聚起来,魏华伟又行动起来。
2012年上半年,魏华伟组建了一个小剧团,30多名团员中,很多都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他们平时除了唱一些传统剧目,还表演一些自编的节目。这个剧团是大家的精神寄托。
文楼小剧团成员肖四妮说:“成立这个剧团,我心里很高兴。一唱戏,我把一切烦恼都忘了。”
对整个村子来说,这个剧团代表的则是文楼村的新形象。
魏华伟说:“得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可以让人静下来,静下来人才能做事,才能做好事。我要营造一个家庭和谐、村里和谐、积极向上的文楼新形象。”
如今,文楼村还建起了农村书屋、文化广场,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和腰鼓队。魏华伟做事很细心,在他不到15平方米的住室里,摆放着3张小课桌,上面放有200多本书籍,每本书上都有他的批注。实际上他是在给村民们传递一个信号:连我这个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还不丢书本,你们更应该看书学习。
对文楼村的未来,魏华伟很有信心。
“有艾滋病患者这是现实。但我认为,文楼人可以用自立自强来树立文楼的新形象。欢迎过几年,你们再到文楼来。那时,这里会更好。”魏华伟对记者一行说。
清华大学领导专程看望魏华伟
4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党委组织部部长李一兵,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熊义志等一行,到上蔡县芦岗街道文楼村,看望毕业于清华大学、扎根基层6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村官魏华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星陪同。
听取了大家对魏华伟驻村6年来的事迹介绍后,陈旭对魏华伟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旭说,魏华伟是清华园的骄傲,清华大学的师生对他的事迹非常熟悉。魏华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扎根文楼村6年来取得了突出成绩。这除了与他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分不开,与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帮助和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培养也是分不开的。清华大学将把魏华伟树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教育广大清华学子毕业后,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基层农村贡献才智。
魏华伟说:“与往昔相比,我感觉文楼人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我非常感动。”
几年过去了,已经跟文楼建立了深厚感情的魏华伟,人们对他的称谓也从最初的魏书记变成了华伟、小伟,成为群众可以掏心窝子的亲人。
“村民的事没有小事。你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困难,要心里装着他们。称谓从‘魏书记’,到‘华伟、小伟’,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前者代表你是村里的官,后者代表你是村民的贴心人。单从这点看,我心里就很踏实。”魏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