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艺璇

马鹏斐至今还记得十三年前初入清华时看的入学教育,那是一部关于两弹一星的纪录片。

影片中,刚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接到了中央秘密研制核武器的通知。王淦昌毫无迟疑,写下了“王京”两个字,并回答:“我愿以身许国。”从此,王淦昌用王京的名字,在西北的核武器研制基地隐姓埋名17年。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6/D9/4F/06C0993D4FB21B5D6A783605D9B_F919547E_20FBE.jpeg

马鹏斐入户走访群众

在清华的7年里,马鹏斐担任过计算机系的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也入选了唐仲英计划一期,在寒暑假期间到青海省的县区实习挂职。毕业时,马鹏斐拿到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大互联网企业的在京offer,但他又想起王淦昌的那句“我愿以身许国”,毅然在选调生的申请表上填上了宁夏。

“我既了解基层工作,也有专业技能”

西临银川,东接黄河,农田遍野,沟渠纵横。这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是大西北的一隅,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4届硕士毕业生马鹏斐六年来扎根基层的地方。

刚到通贵乡的第一天,马鹏斐坐上了去往单位的通勤车。通勤车师傅给了他第一个“下马威”,冲他说了句粗话。马鹏斐心里委屈:“这还没到呢,怎么就骂起来了?”

清华研究生初来乍到,单位里的一些老干部、老同事对他也充满了不信任,“做做样子”“坚持不了几个月”“很可能徒有其名”……各种怀疑的声音让马鹏斐更加坚定了要拿出清华人的能力与态度,在工作中证明自己。

2014年起,通贵乡开始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期间翻修道路、兴修基础设施、新建居民安置区。六年间,通贵乡拆迁3800余人,拆迁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新建的安置区则有30万平方米。巨大的拆迁安置任务给乡镇干部工作带来了挑战。

20169月,马鹏斐负责通贵乡滨河特色小城镇项目安置区一期建设分房安置工作。面对“入冬时间紧、房源总量少、小户型套数少、拆迁户多”等现状,他带领村干部认真查阅安置协议,到周边乡镇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分房方案。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F/B9/18/32337CDB75A182FCD16A8631C0C_ED0FAFAA_1F11C.jpeg

马鹏斐作集镇安置区建设情况介绍

马鹏斐发现,在传统安置过程中,由于全流程均为人工操作,常常出现三种问题。一是重复安置。当地安置返还面积是按照人口计算的,在多批次拆迁过程中,由于拆迁跨度时间久远和工作人员更替,很可能会“钻空”重复安置。二是分配不公。在房屋选房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乡村干部把较好的房源自由把控、私自分配,导致廉政风险。三是工作失误。传统安置中,政府需要向签订拆迁协议的群众发放“房票”,房票上标注个人信息及平米数等信息。在选房、结算、入户等各个流程中,房票均为唯一凭证。而人工操作时,由于大量重复操作并且乡镇干部相对文化水平较低,就容易出现工作纰漏。“一平米的房票都对资金有大影响,出一点点错都是大事情。”

人工难做的事,为何不交由电脑处理?马鹏斐想到了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计算机,他产生了自主开发一个安置区分房软件的想法。

马鹏斐每天下班回家后,利用休息时间加紧开发工作,每天研发至深夜凌晨才倒头睡下。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由马鹏斐开发的分房软件就投入到了实际工作应用之中。“由于我在乡镇长期工作,知道分房的风险点、流程、开发这个软件的目的在哪里,加上我大学专业的技术基础,所以很顺理成章地能较快开发出来。”

通过这个分房软件,分房过程得以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从房票发放开始,电脑将村民身份证、姓名、新房平米数等信息录入后自动生成房票,从而规避了重复安置这第一道风险。通过电脑软件,所有的房源信息全部录进去,乡镇政府举行公开的摇号分房大会,保证了分房的绝对公平。到第三步办理结算同样也是电脑操作,结算完毕后,电脑会自动打出一张物业通知单,全过程公开公正。

分房软件带来的高效、公平,受到了乡镇干部及安置群众的一致好评,30万平方米安置区的安置任务得以不出差错地平稳完成。

“算法对了,省时省力”

将信息化工具应用到基层工作中,除了分房软件外,马鹏斐还有许多创新尝试。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初期,马鹏斐就要求通贵乡及早开始防控措施。通贵乡在交通进出口和安置区严格设卡,并且在春节前就主动关闭了辖区农贸市场、餐厅、宗教场所等人员集中场所,更是主动将“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扩大到“凡是外地回来的全部居家隔离”。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7/FA/C9/D75CBED68305EAECCC046ED8768_4E1DF72D_82D39.jpeg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马鹏斐回访外来返乡人员家庭

村民的来往信息登记及入户摸底调查也被马鹏斐视作重中之重。马鹏斐在实际排查工作中发现,像过去那样让工作人员填写纸质表格,不仅工作量大、错误率高,而且在对人员按风险进行人群分类时也难以准确判断。

为了减少信息冗余,尽可能让乡镇干部简便地完成录入工作,马鹏斐开发了一个新冠疫情信息摸底小程序。每家每户打开小程序后,用手机自主填写个人信息。对于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他还特别设计了校验功能,避免填写错误。

马鹏斐自豪地说:“当时这个小程序得到了我们所有干部群众的认可,切实解决了录入出错率高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干部录入工作量,我们干部在使用过程中普遍觉得工作幸福感、成就感很高。”

今年3月起,兴庆区在各乡镇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主要内容为村民院落“美丽庭院”建设。

为了发动群众参与,马鹏斐又开发了一个叫“线上积分银行”的小程序。积分银行里积攒的积分由周边邻居、村干部、乡镇干部根据各家各户的综合环境卫生整洁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5/E8/9F/97FE2758F7C64A6265F1FAFB46A_B69CD8B1_A3D43.jpeg

马鹏斐作基层治理积分银行经验介绍

他将常住人口、农户农宅、商户单位等数据归类整理形成“大数据库”,给全乡农宅院落、沿街营业房、辖区单位制作了二维码数字门牌,粘贴在明显位置。通过扫码,无论是干部还是村民都可以在手机上给这家的卫生情况打分。

“线上积分银行”还可以线上公布村委会的“红黄蓝榜”,并根据“红黄蓝榜”的内容转化相应的积分,积分可通过“线上积分银行”系统中的“线上商城”功能兑换心仪的商品。

他还曾提出并牵头建设“共享农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需求,实地调研,选址试点,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连续开发2个多月,建成共享农场信息化平台,该项目获得银川市第二届“创新创意在银川”比赛实践组一等奖。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1/DB/99/0D1627056D79C9F2A6CED2B8A55_65CD4C7E_8457B.jpeg

马鹏斐在一线参与违建拆除工作

马鹏斐坚持认为,年轻干部恰恰不应该墨守成规,而要善于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按计算机领域的话来说,算法很重要。同样去处理一个问题,一个好的方式方法可能用时短、消耗的人力也少。但要是方法方式出现问题,可能又费人又费时。”

“坚守情怀,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马鹏斐打动群众的,除了他过硬的专业技能与业务创新,还有他俯下身子、亲力亲为的实干精神。“以前大家说一起扛过枪上过战场。新时期没有战争,那就需要和群众们、同事们一同在现实工作中遇事见人,大家就会对你有所改观。”

2017年的一次炭疽疫情,使得集体的“战斗”打响了。

马鹏斐当时正是分管这方面工作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接到疫情通报后,他和其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爆暴发炭疽疫情的农户家里。经过现场考察发现,引发疫情的是一只羊。抗疫工作需要做的,是对该农户家中所有的牲畜进行高压电处理,然后将牲畜尸体拉去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由于对接触感染的恐惧,工作人员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害怕情绪。作为分管领导,马鹏斐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冲在最前面。从首日中午疫情暴发,到第二天早上10点基本处理完毕,马鹏斐和其他工作人员彻夜未眠,全程在牲畜处理过程的一线现场。

凡事冲在最前面的马鹏斐收获了同事的认可: “通过这些事情,大家才会认识这个人,才会产生一些集体的感情,才愿意听你讲是怎么回事。”

六年过去,马鹏斐已经和当地的群众相互熟悉,走在路上常有群众和他打招呼问好,“感觉非常亲切”。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8/36/05/6D98609079515E55626B583E19B_7C36F337_731FD.jpeg

马鹏斐走村入户拉家常并了解所思所想

一次,马鹏斐曾遇到的一位群众突然敲开他办公室的门,冲他手里塞了一个装着钱的信封,冲他说:“马乡长,我今年七十多岁了,是快入土的人了。这三千块钱我连我儿女都没告诉,我就想给你,感谢你对我们的帮助。”马鹏斐哭笑不得,当即退了回去。“这位群众非常朴实,但这个事情让我很感动,因为我觉得自己做的都是本职工作,群众对我的认可就让一切显得很值得。”

初回宁夏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问马鹏斐:“想去街道还是乡镇?”马鹏斐回答:“乡镇。”从2014年至今,他从办公室党委秘书,到民生服务中心主任,再到副乡长、乡长,谁也没想到马鹏斐能在通贵乡这一个乡镇一心待上六年。

六年里,马鹏斐百事压肩,身兼数职。他是项目经理,主持实施了通贵乡安置区等13个重点项目建设。不懂建筑领域的专业知识,马鹏斐就泡在建筑工地,拉着项目经理、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一项项请教。

https://www.tsinghua.edu.cn/__local/A/C5/61/7C2959B5249258A65F2ED45D507_2B71D785_7E59F.jpeg

马鹏斐介绍三产融合发展

他是农水骨干,完成1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起初不知道什么是“沟”、什么是“渠”,辨不清水稻和小麦,马鹏斐就冲到田间地头学习农田生产的常识知识,拿着锄头,“真刀真枪”地挖沟、种地。

他是调处能手,矛盾纠纷调解,平稳地化解各类信访案件。面对八年积累下来未解决的征地拆迁问题,马鹏斐领导安排专项工作小组驻村调研,听取群众意见,设计详尽的解决方案回应百姓诉求。

马鹏斐的微信签名写着这样一句话:“坚守情怀,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这条正确的路,对马鹏斐而言,就是以专业服务群众,以情感贴近群众,以身许国家。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