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国(1958.8-),湖南人,结构工程专家。现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多项成果被《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及行业标准采纳。授权发明专利17项,出版教材3部、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等结构工程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4月底的清华园,绿荫掩映楼阁,微风拂过,嫩叶微微在枝头摇动,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红褐色的土木馆坐落于一片法桐和白杨之间,我国著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专家聂建国院士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
在学术界的同行眼里,聂建国是一位不断创新的开拓者;在工程界的同行眼里,聂建国是一位满怀责任感的实干家;在学生眼里,聂建国更是一位深受爱戴的良师益友,如同这明妍的春光,带来温暖的春意。
成果用于100多项大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公共建筑与高层建筑对大跨重载结构产生巨大需求。聂建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经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产生浓厚兴趣,预感到这个结构将来会有大发展,将其作为研究方向,以此作为对传统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重要补充,为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新的选择。
别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当下土木工程领域的热门项目,全国很多高校都有科研力量,30年前,它在国内偏冷门,没有多少人进行专项研究。而他始终怀抱中国土木工程的强国梦,不懈地开展研究。“他在科研上非常有前瞻性,”聂建国的学生、现在的同事樊健生教授评价。
聂建国在本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研发了大跨双向组合结构、大跨组合转换结构、系列节点构造技术、综合抗裂系列技术等多项技术发明。他早在1995年就发表了关于组合梁滑移效应的第一篇论文;之后提出的折减刚度法,被多部规范规程采用,成为其学术生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他始终倡导工程科技要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和国情,科研成果在大型复杂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据统计,仅北京就有100余座桥梁采用了他的叠合板组合桥面系研究成果,多项成果应用于天津津塔、武汉中心、中国博览会综合体等全国100余项工程,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同行的高度评价,他也成为行业最顶尖的专家之一。
多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等多项荣誉。2013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获得土木工程领域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每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
每天不到8时,聂建国就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每天21时,学生离开时还能看见他的办公室亮着灯,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都是如此。即使毕业已有10年,聂建国的博士研究生田春雨对这样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只要老师不出差,他的业余时间基本都在工作,每年只在除夕休息一天而已。”
土木水利学院党委书记石永久教授提到一个细节,“我1992年起和聂建国成为同事,彼此很熟悉。周末,我经常会接到他从办公室里打来的电话,长年累月,很不容易。”
聂建国喜欢拍摄各种建筑工程的照片,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会爬到高高的脚手架上,或钻到桥底下。他不仅把照片留作档案,揣摩其中结构的独到之处,还做成幻灯片,以便为学生进行形象的讲解。
2014年底,他和同事、学生一行人去南宁开会。清晨不到6时,别人还沉浸在梦乡,他却背上相机走出宾馆,直奔一座桥梁而去。原来,他坐车时瞥见这座桥梁在设计上有点小问题,就想赶紧拍下来,回去给学生做研究。
“有一次,车辆行驶在高速路上,聂教授突然大喊停车!司机吓了一跳,停下后才发现,是他无意中看见窗外一座桥很有特色,就急着要去把细节拍下来。”樊健生说起这位良师益友的小段子不禁笑了,“他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份工作。”
30余年以来,聂建国对专业的痴心没有一天变过。
爱生如子教学更教做人
作为一名教师,聂建国始终把培养学生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科研上,他要求学生对每个试验细节都一丝不苟,理论分析要严密准确,写论文要反复修改,文献引用要真实客观;生活上,则对学生十分热心宽容,时常主动和学生谈心聊天,发现学生的困难并热心帮助解决。
对于人才培养,聂建国有他的独到理解: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为人”,会“为人”才能更好地“为学”。他的教导内容,细化到如何礼貌待人,圆桌吃饭有哪些礼仪等,谆谆教诲,宛如学生的父辈,让学生倍感亲切。
学生身体不舒服时,聂建国会打来电话问候,甚至去宿舍看望,鼓励对方安心养病。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身体不适担心影响学业,精神压力很大。聂建国安慰他安心养病,还精心帮学生调整课题进度,学生后来顺利毕业,取得很好的发展。
2011级博士生周萌回忆,聂老师常对同学们说: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做好一个人,他一直身体力行影响着学生。在他的感染下,勤奋刻苦已经成为他所带的团队的最大特点。
在 忙于工作之余,他也很有生活情趣,他喜欢烹饪,“包办”家中的做饭任务,很多同事和学生都尝过他的手艺,赞不绝口。“辣椒炒肉片,应该用肥瘦相间的肉,拿 热油爆一下……”周萌一次和聂建国汇报完研究课题后,无意中被老师看到他在微信里发布的做菜照片,结果聂建国兴致勃勃地聊起自制菜谱,推荐他试试。“照方 抓药”,周萌果然做出更加美味的菜。
连续4年被选为“良师益友”
无 论取得怎样的成绩,聂建国始终非常谦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他的一贯准则。领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实验室,开始忙碌的研究工 作。他还常常回忆起两位恩师——在郑州工学院的硕士生导师孙国良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沈聚敏,始终没有忘记是恩师当年的指导和引领,才使自己有机会在组合结构 领域取得一些成绩,他也要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学生。
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立一等人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聂建国多年以来培养了近百名组合结构专业人才,大批学生成为行业骨干。2003年,他获得清华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后连续4年被研究生推选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并作为历年获此称号次数最多的16位导师之一,2013年入选清华“良师益友”名人堂。2014年,他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受到他的影响,学生朱力去年毕业时,放弃了几家研究院的高薪邀约,选择了和老师一样的道路:进入高校执教,把老师教书育人的激情延续下去,薪火相传。